不大便六七日,有里热,即头痛,亦宜小承气汤下之。时康熙五十三年岁次甲午夏月新安陈懋宽书于珠溪别业天时有寒暑,地气有燥湿,人生其间,服食起居一不得其中,不能无病,病思医医则欲其必生。
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,津液越出,大便为难,表里虚实,久则谵语。上条少阳症多,故禁汗;此条太阳症多,故禁下。
仲景虽不立方,然微和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,不大便五六日,上至十余日,日晡所发潮热,不恶寒,独语如见鬼状。又曰∶冬不藏精者,春必病瘟。
以上下燥粪者也。 口筋噤急者,由风热太甚,以胜水湿。
外感潮热,惟以阳明肠胃,积热燥屎所致。言未满三日者,非拘日数,言表症在前也∶言满三日者,亦不拘日数,言里症在后也。
阳明病,谵语潮热,脉沉数,方是下脉。更可见是伏温蕴发,三阳混合之证无疑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