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痹,阴阳俱微,寸口关上微,尺中小紧,外证身体不仁,如风痹状,黄耆桂枝五物此承上条互详脉证,以明其治也。于此推之,以意消息,则诸病之情,无不可即外以征内矣。
今阳微中寒,脾胃俱病,所以心内虽饥,饥而虚满不能食也。故尝因是而思仲景以一桂枝汤出入加减,无往不利如此。
推其意,得补则经气实而不传,殊不知仲景之意,针足阳明为迎而夺之,以泄其经之热,使热邪得泄,不至再传他经,故云愈也。阳动则「汗出」二字,当是「发热」二字;阴动则「发热」二字,当是「汗出」二字。
师曰:寸口脉微而数,微则为风,数则为热;微则汗出,数则恶寒,风中于卫,呼气不入;热过于荣,吸而不出。上微头小者,则汗出;下微本大者,则为关格不通,不得尿。
<目录>卷二\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太阳病,初服桂枝汤,反烦不解者,先刺风池、风府,却与桂枝汤则愈。脉浮当是「脉促」,始与论中结胸,胸满同义。
湿家,其人但头汗出,背强,欲得被覆向火,若下之蚤则哕,或胸满,小便不利,舌上如胎者,以丹田有热,胸中有寒,渴欲得水,而不能饮,则口燥烦也。 府属阳,两阳相比,则非如阴之凝,故寒气感则发,否则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