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红光彩收回,可许重生[1],否则旦夕之间耳。大凡病淋之人,少年居多,由其世欲开,专思淫邪,或目之所见,耳之所听,心之所思,皆能摇动阴精,邪念一萌,精即离位,遂不复还,停滞精道,不能发泄,久久抑郁生热,熬干阴精,结成砂石,种种病形。
一气盈缩,病即生焉。从热化者,其人即吐泻而思水饮,如仲景之五苓、四苓、或黄连、吴萸汤之类是也。
予谓不尽属热,多有元气太虚,血稍存注,力不能载,故先期而下。知非更拈出仲景治少阴、太阴两大法门,真武何以用附子而不用干姜,理中何以用干姜而不用附子,其四逆附子、干姜并用,何以又独称为救里,而治无专经。
今人动云六淫之气所伤。又曰狂汗者,由外邪入内,随热而化,热乘于心,神识不明,当正邪相攻,客邪突出,心神不定,其人如狂,大汗如注,邪尽汗止,而病可立瘳。
因肺移燥者,由燥邪乘肺,肺与大肠为表里,表分受邪,渐及里分,其势自然。予思经闭不行,亦各有所因。
处方者,亦应问之。多起于大病、久病,或吐泻,或过于克伐,伤于一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