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苓散力能化膀胱之气,故治之而愈。若欲救之,急宜回阳,或可十中救一二。
急宜攻下清里,切不可妄用辛温。昔贤云:吐泻病,求太阴,允推卓见。
要知人身三百六十骨节,无论何节,精气一节不输,则一节即成枯枝。钦安指出大法,惟有甘温固元,是姜、附、草,不是参,芪、术,学者不可不知也。
如阳旦汤、术附、羌活、附子汤之类。如或红肿痛甚,心烦口渴,小便短赤,乃湿热结聚下焦也。
我师推展于今,钩深致远,因脉及证,因证及方,辩析无剩义,而且多别解,即郭象之注庄、张湛之注老,不是过焉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干者,急下之,此邪未深入,便作口燥,肾水将干,宜急下之,以救欲绝之水也。
盖肩背之沉重,寒之滞也。产后已毕,固说着重补养。